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总留下血印?这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报。据中华口腔医学会统计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高达85%,但主动就诊率不足20%。今天就让我们用直白的语言,这个悄悄伤害牙齿的"隐形"。
简单说就是牙龈和牙槽骨发炎溃烂的过程。就像房屋地基被掏空,初期只是牙龈红肿(牙龈炎),继续发展就会支撑牙齿的骨组织(牙周炎)。很多人误以为"人老掉牙"是自然现象,其实80%的牙齿脱落都是牙周病导致的。
1. 刷牙出血像"草莓汁",尤其是晨起时明显
2. 牙龈从粉红变成暗红色,看起来"胖嘟嘟"
3. 突然开始有持续性的口臭
4. 牙齿之间出现"黑三角"缝隙
5. 吃东西使不上劲,像嚼棉花
6. 冷热酸甜突然变得敏感
7. 照镜子发现牙齿好像"变长了"
• 冷水刷牙:低温会让牙龈血管收缩,掩盖出血症状
• 用力横刷:像锯木头一样刷牙会磨损牙颈
• 牙签剔牙:容易戳伤牙龈,建议改用牙线
• 只刷牙齿表面:牙齿内侧和咬合面更要认真清洁
• 用盐或醋杀菌:这些土办口腔菌群平衡
软毛牙刷+含氟牙膏:选择刷头不超过两颗牙宽度的牙刷,巴氏刷牙法坚持2分钟。
牙线比牙签更:每天睡前清理牙缝,新手可以从带柄的牙线棒开始练习。
冲牙器辅助清洁:水压能冲走牙龈沟里的食物残渣,但别完全替代刷牙。
确诊牙周病后,规范的阶梯治疗很关键:
1. 基础治疗:洗牙+龈下刮治,就像给牙齿做"大扫除"
2. 药物治疗:局部涂抹的抗菌凝胶比口服药更
3. 手术治疗:针对病例的牙周翻瓣术
4. 维护期:每3-6个月复查,防止复发
Q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吗?
A:洗牙只是清除了堆积的牙结石,变大的牙缝本就是被结石侵占的空间。
Q:治疗是不是特别疼?
A:现在普遍采用技术,多数人反馈类似蚂蚁咬的轻微胀痛。
Q:能吗?
A:早中期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控制,但就像高血压需要长期管理。
孕妇激素变化更容易出现"妊娠性牙龈炎",建议备孕时就做口腔检查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会加速牙槽骨吸收,需要更频繁的牙周维护。正畸人群要特别注意托槽周围的清洁死角。
记住这个"20-20-20"原则:每次进食后20分钟内漱口,每天有效刷牙2次,每年洗牙1-2次。养成用舌头"巡逻"牙齿表面的习惯,发现粗糙感可能就是牙结石的前兆。
牙齿是我们使用频率高的器官,却往往受忽视。下次看到牙龈出血别再简单归咎于"上火",早发现早干预,80岁的年龄拥有20岁的牙齿,这个目标并不遥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