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吃饭时突然觉得嘴里火辣辣的疼,或者发现舌头、牙龈上冒出些小白点,这时候就要当心了——你可能遇到了口腔黏膜病。这种病听着陌生,其实在门诊特别常见,轻的让人吃饭不舒服,的甚影响说话。今天咱们就用简单的大白话,把这事说清楚。
健康的嘴巴应该是粉红色的,摸起来光滑柔软。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,建议尽快去医院看看:
1. 嘴里有块地方特别红,或者颜色发白,像蒙了层膜
2. 出现反复不愈合的溃疡,超过两周没好
3. 黏膜表面起水泡,破了以后特别疼
4. 总觉得口干,舌头像砂纸一样糙
5. 莫名其妙流血,尤其刷牙时经常见血
去医院前可以简单自测下,但终确诊还是要找医生:
复发性口腔溃疡:像被烫出来的小坑,边缘发红中间发黄,说话吃饭都受罪,但一般7-10天自己能好。
口腔白斑:黏膜上擦不掉的白色斑块,有些会粗糙增厚,抽烟的人特别要小心这种。
扁平苔藓:白色条纹组成网状图案,可能伴随灼烧感,别以为是普通上火。
疱疹性口炎:成簇的小水泡破溃后形成溃疡,小孩容易中招,会发烧。
干燥综合征:除了口干,眼睛也干,时吃饼干都得配水送。
为什么好端端的口腔黏膜会出问题?其实很多都是自己"作"出来的:
• 长期抽烟喝酒的人,黏膜被刺激得变厚变白
• 戴假牙不合适还硬戴,磨出溃疡不愈合
• 刷牙太用力或者用硬毛牙刷,刮伤口腔
• 近压力大熬夜多,免疫力下降就长溃疡
• 爱吃烫食辣食,黏膜被烫伤还不自知
现在治疗手段已经很成熟,医生会根据不同类型来处理:
对于普通溃疡,可能会开些含激素的药膏;真菌感染要用制霉菌素;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物。特别提醒:千万别自己买抗生素乱吃,不对症反而更麻烦。
如果发现可疑白斑,医生可能会取小块组织做病理检查,听着吓人其实就和打针差不多疼,这是为了排除问题。
保护好口腔黏膜其实很简单:
1. 每半年洗次牙,顺便让医生检查黏膜
2. 发现假牙不合适马上去调整
3. 改用软毛牙刷,刷牙力度控制在能轻轻牙龈的程度
4. 戒烟限酒,超过65度的热饮放凉再喝
5. 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粗粮和瘦肉
后提醒大家:口腔黏膜变化有时候是全身疾病的信号,比如糖尿病、贫血都可能表现在口腔。如果反复出问题,别拖着,早点去正规医院口腔科或者黏膜科检查才靠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