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刷牙时发现牙龈红肿出血?或是感觉牙齿有松动迹象?这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信号。牙周病作为常见的口腔疾病,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,但若不及时干预,可能导致牙齿脱落等后果。今天就带大家认识这个潜伏在口腔中的健康隐患。
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(包括牙龈、牙周膜、牙槽骨等)的感染性疾病。它就像房屋地基逐渐被掏空的过程,初期表现为牙龈炎,仅牙龈组织发炎红肿,发展到后期会成为牙周炎,导致牙槽骨吸收,牙齿失去支撑而松动。
牙菌斑是引发牙周病的元凶。当牙菌斑长期堆积在牙齿表面,会形成牙结石,持续刺激牙龈组织。同时,吸烟、内分泌变化、某些全身性疾病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。
如果你发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,都需要引起重视: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;牙龈颜色由粉红变为暗红;口腔异味明显;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;牙齿松动或移位;咀嚼无力感。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,也可能多项并存。
需要注意的是,早期牙周病可能仅表现为偶尔的牙龈出血,很多人误以为是“上火”而错过佳治疗时机。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,便于早发现早处理。
预防牙周病需要建立的防护体系。首先是日常有效清洁,建议选择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,确保牙面与牙龈交界处清洁到位。牙缝清洁同样重要,可根据牙缝大小选择牙线或牙缝刷。
其次是定期维护。每半年到一年需要接受一次洁治,清除日常刷牙难以去除的牙结石。对于已形成的牙周问题,医生会根据程度制定相应治疗方案。
后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控制糖分摄入,戒烟限酒,保持均衡饮食。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控制血糖水平,因为血糖不稳定会加重牙周病变。

根据病情程度,牙周治疗分为不同阶段。基础治疗包括洁治和龈下刮治,主要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。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,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治疗,如牙周翻瓣术、引导性骨再生术等。
值得注意的是,牙周治疗是一个系统过程,需要患者积极配合。治疗后仍需定期复查维护,防止疾病复发。整个治疗过程中,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。
很多人认为“牙龈出血是正常的”,这其实是个误区。健康的牙龈在正确刷牙时不会出血。还有观点认为“牙周病无法”,实际上早期干预完全可以控制病情发展。
另一个常见误区是“牙齿松动就要立即拔除”。现代牙周治疗技术可以帮助很多松动牙齿稳固,拔牙往往是后的选择。重要的是及时就诊,让医生判断适合的治疗方案。
孕妇由于激素水平变化,更易患妊娠期牙龈炎。建议备孕期间完成必要的口腔治疗。青少年正畸期间,由于矫治器影响清洁,也需要格外注意牙周健康。
牙周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研究表明,牙周病与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存在关联。维护牙周健康不仅关乎口腔,更关系到全身健康。
如果发现牙周问题,建议选择正规口腔医疗机构就诊。医生会通过检查,给出科学的诊断和治疗建议。记住,及时干预是保住牙齿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