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齿出现问题,很多人反应是忍一忍,觉得不疼就不用管。但龋齿就像一颗“定时炸弹”,拖得越久,治疗越麻烦。今天我们就来补牙那些事,帮你搞清楚什么时候该补牙、补牙的过程是怎样的,以及如何延长补牙后的使用寿命。
牙齿表面有一层坚硬的牙釉质,但长期接触酸性物质(比如碳酸饮料、甜食)或清洁不到位,牙釉质会被腐蚀,形成小洞。细菌钻进这些小洞后,会逐渐侵蚀牙本质,甚伤到牙髓神经。早期龋齿可能没什么感觉,但当你喝冰水或吃甜食时突然敏感,就该警惕了。
发现牙齿有以下情况,建议尽快检查:
1. 牙齿表面出现黑线或小黑点,刷牙也刷不掉;
2. 吃冷热食物时短暂酸痛;
3. 照镜子能看到明显的牙洞。
如果等到夜间疼痛、牙龈肿胀才去治疗,可能已经发展成牙髓炎,单纯补牙就不够了,可能需要根管治疗。早发现早处理,省时间也更省钱。
很多人害怕看牙是因为不了解流程。其实补牙并不复杂,通常分四步:
步:检查判断
医生会用探针和小镜子检查龋坏范围,必要时拍牙片,确定是否伤及牙髓。
第二步:清理腐质
用牙科钻头去除发黑的腐烂部分,这一步可能会有点酸,如果怕疼可以提前告知医生打麻药。
第三步:填充材料
清理干净后,医生会根据牙齿位置选择材料。后牙常用树脂或银汞合金(耐磨),前牙多用接近本色的树脂。
第四步:抛光调整
填充后调整咬合高度,避免硌到其他牙齿,后抛光让表面光滑。
常见的三种材料各有特点:
1. 树脂材料:颜色接近真牙,适合前牙或可见部位,但耐磨性稍差;
2. 玻璃:含氟能防蛀,多用于儿童乳牙;
3. 银汞合金:坚固耐用,但颜色较深,现在逐渐被淘汰。
医生会根据龋洞位置和大小给出建议,不需要自己纠结。
刚补完牙的2小时内不要进食,24小时内避免用补牙侧嚼硬物。如果发现补牙后咬合不适或持续敏感,要及时复诊调整。平时刷牙建议用含氟牙膏,牙缝大的地方配合牙线清洁。
误区1:“小洞不用补”
小洞不补,大洞吃苦。龋齿不会自愈,拖延治疗可能导致拔牙。
误区2:“补牙后永远不坏”
补牙材料有使用寿命,平均5-10年,定期检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。
误区3:“补牙很疼”
浅龋补牙基本无感,深龋前会打麻药,现代技术已经大大降低了疼痛感。
牙齿健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。发现龋齿别拖延,及时补牙能避免后续更复杂的治疗。选择正规医疗机构,配合医生建议,补牙其实是个简单又值得的投资。记住:每天认真刷牙、每年洗牙一次,才是省钱又省心的护牙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