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牙齿健康,很多人可能觉得“不疼就不用管”,等到牙疼了、牙龈肿了才着急看医生。其实,口腔问题大多是日积月累形成的,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。今天就来普通人如何通过日常习惯做好口腔预防保健,远离蛀牙、牙周病等常见问题。
很多人每天刷牙,但方式不对反而伤牙。比如横向用力刷、只刷表面、时间不够等。正确的刷牙方法是:用软毛牙刷,倾斜45度轻轻颤动清洁牙龈沟,每次少2分钟,早晚各一次。晚上刷牙更重要,因为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,细菌更易滋生。
另外,牙膏选择也有讲究。普通人用含氟牙膏即可,氟能强化牙釉质;如果牙齿敏感,可以选含钾盐的牙膏。但要注意,3岁以下儿童需用无氟或低氟牙膏,避免误吞。
光刷牙只能清洁60%的牙面,剩下的牙缝残渣得靠牙线。尤其是爱吃肉、塞牙的人,牙线能有效预防邻面龋和牙龈炎。使用方法很简单:截取30厘米左右牙线,绕在中指上,用食指拇指绷紧,轻柔地上下刮拭牙缝侧面。如果觉得传统牙线麻烦,可以试试牙线棒或冲牙器。
甜食和碳酸饮料是牙齿的“隐形”。糖分被细菌分解后产酸,腐蚀牙釉质;碳酸饮料的酸性则会直接软化牙齿表面。建议少吃黏性糖果,喝饮料用吸管减少接触牙齿。吃完记得漱口,但别马上刷牙——酸性环境下刷牙可能磨损牙釉质,等30分钟再刷更好。
相反,一些食物能保护牙齿:比如苹果、芹菜等粗纤维食物能摩擦清洁牙面;奶酪、牛奶富含钙质;绿茶中的茶多酚抑制细菌生长。
即使没症状,每年也该洗一次牙。牙结石就像“水泥”一样附着在牙齿根部,刷牙无法清除,只有洗牙才能处理。长期不洗牙可能引发牙龈出血、口臭,甚导致牙槽骨吸收。此外,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早发现早治疗。比如初期龋齿只需简单补牙,拖到牙髓炎就可能要根管治疗了。
孕妇体内激素变化容易引发妊娠性牙龈炎,更需注意口腔清洁;糖尿病患者牙龈感染风险高,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加重牙周病;戴牙套的朋友要配合正畸牙刷、间隙刷清洁托槽周围。儿童从长颗乳牙开始就要刷牙,6岁左右可以做窝沟封闭预防恒牙蛀坏。
口腔健康没有捷径,靠的就是日常坚持。做好刷牙、用牙线、控制饮食、定期检查这四件事,就能避开大多数牙齿问题。记住,看牙医不应该是“疼得受不了”才去,而是像体检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。一口好牙不仅能让你吃嘛嘛香,更是健康的“门面担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