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症状,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报。作为覆盖我国90%成年人的口腔疾病,牙周病正悄悄侵蚀着牙齿健康,但多数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意识到问题性。
牙周病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,从牙龈红肿出血开始,逐渐牙槽骨,终导致牙齿脱落。它与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,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第六大慢性病。
1. 牙龈出血:刷牙或咬硬物时出血是早的预警信号 2. 持续性口臭:牙菌斑堆积引发顽固性异味 3. 牙龈红肿:健康牙龈应呈淡粉色,触碰感 4. 牙齿敏感: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 5. 牙齿位移:牙槽骨吸收后出现牙齿缝隙增大
除了遗传因素,这些生活习惯易引发牙周病:每天刷牙时间不足2分钟、从未使用牙线清洁、吸烟、长期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。临床数据显示,35岁以上吸烟患者牙周炎发病率是非吸烟者的3倍。
步:日常清洁升级 换成小头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(牙刷倾斜45度清洁牙龈沟),配合牙线清理牙缝。研究显示,正确使用牙线可减少40%的牙菌斑堆积。
第二步:干预 每年1-2次洗牙清除牙结石,若已出现牙龈萎缩需进行龈下刮治。注意:孕期激素变化会加重牙周炎,建议孕前做好口腔检查。
第三步:修复治疗 对于已出现牙齿松动的中重度患者,可通过牙周夹板固定配合骨移植术挽救牙齿,及时治疗可使80%的松动牙稳固。
洗牙会让牙缝变大? 这是典型误区。洗牙去除的是本就存在的牙结石,牙齿真实状态。感觉牙缝变大恰恰说明原先结石已填塞牙间隙。
治疗会痛吗? 现代牙周治疗采用电子麻醉仪配合表面麻醉,基本实现操作。轻度患者3-4次治疗即可控制炎症。
牙周病治疗是持久战,即使症状缓解也需每3个月复查一次。临床跟踪表明,坚持维护治疗的患者10年牙齿保留率高达95%,远高于未定期复查组的60%。记住:健康的牙龈不会出血,发现问题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
(本文所述诊疗方法均基于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组临床指南,具体治疗方案需经医师评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