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糖牙疼、喝冰水酸软、刷牙出血...当牙齿出现小黑点时,很多人都不以为然。可你知道吗?这个小黑点很可能就是龋齿的开始。作为从业10年的口腔健康科普编辑,今天就用直白的语言告诉你:补牙这件事,真的拖不得!
每天吃饭留下的食物残渣,会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"细菌膜"。这些细菌喜欢分解糖分,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。刚开始只是牙面发黑,慢慢就会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洞。如果放任不管,细菌会继续往牙齿深处"打洞",伤到牙神经时,就不是简单补牙能解决的问题了。
让人头疼的是,早期的龋齿往往不痛不痒。很多人都是等到冷热刺激痛、自发剧痛才就医,这时候治疗费用可能要比补牙贵上好几倍。所以定期口腔检查特别重要,建议每半年去正规医疗机构检查一次。
目前常用的补牙材料主要分三类:
1. 银汞合金:这种金属材料结实耐用,价格便宜(通常在100-300元)。但因为颜色不好看,现在主要用于后牙修补。需要注意的是,极少数人可能对汞过敏。
2. 玻璃:这种材料会释放氟化物,能预防继发龋,适合儿童和牙根暴露的老年人(价格200-500元)。不过耐磨性稍差,可能5-8年需要更换。
3. 树脂材料:接近天然牙色的选择,前牙修复的(价格300-800元)。现在的高强度树脂也能用于后牙,但要注意避免啃咬食物。
很多人害怕看牙就是因为不了解过程。其实现在的补牙已经没那么可怕:
首先医生会用小镜子仔细检查,必要时拍片确认龋坏范围。然后进行局部麻醉(害怕打针的可以选择表面涂抹麻醉膏),等麻药起效后,用器械去除腐质。这里要提醒大家,有些诊所宣传的"去腐"其实是用化学药剂软化腐质,不如机械清理。
清理干净后,医生会根据龋洞大小选择合适的补牙材料。后进行精细抛光,让补牙部位与天然牙衔接。整个过程约30-60分钟,补完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。
千万别这么想!再好的补牙材料也需要精心维护:
• 刚补完的牙齿24小时内避免吃黏性食物
• 每天使用牙线清理牙缝,这是防止继发龋的关键
• 少吃碳酸饮料、酸性水果等腐蚀性食物
• 发现补牙材料脱落或边缘发黑要及时复诊
很多人反映补牙后敏感,这通常是正常现象,一般1-2周会逐渐消失。如果持续疼痛,可能是出现了继发龋或咬合问题,需要及时复查。
误区一:小洞不用补?
牙齿不会自我修复,小洞迟早会变大洞。早补不仅省时省钱,还能保留更多健康牙体。
误区二:补牙材料越贵越好?
选择材料要考虑具体位置和功能。前牙注重美观,后牙需要承受咬合力,适合的才是好的。
误区三:孕期不能补牙?
怀孕4-6个月是相对的治疗期。放任龋齿发展反而可能引发更的感染。
后提醒大家,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的医生操作很重要。不要轻信"团购补牙",不规范的操作可能导致补牙脱落、继发龋甚伤及牙髓。爱护牙齿从日常做起,发现问题及时治疗,才能拥有健康的好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