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总有人问我:牙齿不齐但吃东西没影响,到底要不要做矫正?作为在医美行业摸爬滚打十年的老编辑,今天不说晦涩难懂的术语,就用聊家常的方式把这事讲明白。
很多人觉得矫正牙齿就是为了笑起来好看,其实歪斜的牙齿就像歪七扭八的齿轮,时间久了会引发连锁反应。上个月有个28岁的设计师来,长期单侧咀嚼导致脸型不对称,检查发现后槽牙已经出现楔状缺损。牙齿排列不整齐的地方容易藏污纳垢,普通刷牙很难清洁到位,这些都是蛀牙和牙周病的温床。
现在市面上主流的金属托槽、陶瓷托槽和隐形矫治器各有特点。建议上班族考虑单晶托槽,远看像小水晶不太明显;经常见客户的可以选择隐形牙套,但自律性差的人要谨慎。有个做销售的客户就是嫌麻烦经常忘戴,结果矫正周期延长了半年。记住,没有好的矫正方式,只有适合的。
这是被问得多的问题之一。去年有个45岁的中学老师做完矫正,现在啃苹果比年轻人还利索。牙齿的原理是靠牙槽骨改建,成年人虽然新陈代谢慢些,但矫正不受年龄限制。重要的是牙周健康状况,就像盖房子要先打牢地基。
周可能会有点酸胀感,准备些婴儿辅食很有用;粘托槽后别急着啃排骨,托槽脱落重新粘接要额外收费;随身携带正畸蜡,磨嘴时搓个小圆球就能缓解;水牙线比普通牙线更友好;复诊前把想问的问题记在手机备忘录;重要是按时复诊,别学那个拖延症患者,本来一年半能完成硬是拖成了三年。
从七八千到五六万不等,差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矫正器材质、医生资历和病例难度。简单用基础款就能达到,但像深覆合这种情况,可能还需要打支抗钉辅助。有个精打细算的宝妈对比了五家机构,后发现中等价位的老牌门诊性价比高。
地包天好在替牙期就干预,成年后可能得配合正颌手术;开合会影响发音和咀嚼效率;牙齿拥挤可能导致清洁死角。上周遇到个大学生,门牙缝越来越大,检查发现是唇系带过长导致的,这种越早处理越简单。
矫正结束头半年必须全天佩戴,之后可以逐步过渡到夜间佩戴。我见过认真的患者已经坚持戴了五年保持器,牙齿状态比刚拆托槽时还稳定。也有人觉得麻烦偷懒,结果三个月就出现反弹,这种情况需要重新定制保持器。
说到底,牙齿矫正就像给自己的健康做长线投资。与其纠结"做不做",不如先约个检查。记住,靠谱的医生会先帮你分析风险收益比,而不是一上来就推销贵的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