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不少家长在后台儿童牙科的问题,有的担心孩子刷牙不认真,有的发现孩子长了双排牙,还有的纠结该不该做窝沟封闭。今天我们就来儿童牙齿健康的那些事。
很多家长觉得“小孩的牙齿反正要换,不用太在意”,这个想法其实不太妥当。儿童牙科专注于0-14岁孩子的口腔健康管理,和牙科相比有三大特点:
首先,儿童牙齿处于发育阶段,乳牙的健康直接影响恒牙的萌出。如果乳牙蛀牙导致提前脱落,旁边的牙齿就会挤占位置,让恒牙没地方长,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出现牙齿排列不整齐的情况。
其次,孩子的配合度比较低,需要医生特别耐心。的儿童牙科医生都经过特殊培训,懂得如何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沟通,比如把补牙说成“给牙齿洗澡”,把牙钻说成“小蜜蜂”,让孩子放松配合。
还有就是预防大于治疗。儿童时期是培养良好口腔习惯的关键阶段,定期涂氟、做窝沟封闭,比等到蛀牙了再补更重要。

从临床接诊情况看,常见的问题主要是这三个:
蛀牙问题在学龄前儿童别普遍。有些孩子晚上喝奶后不刷牙,时间长了就出现“奶瓶龋”,门牙先遭殃。建议家长在孩子长出颗牙后就开始刷牙,3岁前使用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。
牙齿排列不整齐也越来越常见。现在孩子吃的食物过于精细,牙齿得不到充分锻炼,容易出现双排牙、牙弓发育不足等问题。建议适当给孩子吃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,比如苹果块、玉米等。
牙齿外伤在活泼好动的孩子中时有发生。如果孩子不小心把整颗牙磕掉了,要立即找回牙齿,拿着牙冠部分(不要碰牙根),用牛奶或生理盐水浸泡,半小时内赶到医院,还有机会把牙种回去。

次看牙的经历对孩子很重要,直接影响以后是否愿意配合治疗。建议家长提前做这些准备:
可以选择专门的口腔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儿童牙科,这些地方的环境通常会更友好,有儿童专用的牙椅,墙上贴著卡通图案,医护人员也更懂得如何与孩子互动。
去看牙前,家长可以用绘本或讲故事的方式,让孩子对看牙有心理准备。千万不要用“再不刷牙就带你去拔牙”这样的话吓唬孩子,这只会增加他们的恐惧。
一般情况下,建议孩子每3-6个月检查一次牙齿。定期检查能及早发现问题,比如在蛀牙还只是一个小黑点时就开始处理,孩子几乎不会感到疼痛,治疗过程也更简单。

除了定期看牙医,日常护理更是重头戏:
刷牙方法要正确。建议家长帮孩子刷牙到7-8岁,之前孩子自己刷往往刷不干净。要用软毛小头牙刷,每个牙面刷15-20下,特别是后牙的窝沟很容易藏食物残渣。
饮食习惯要调整。减少吃糖的频率比减少吃糖的量更重要。连续吃三颗糖和每隔一小时吃一颗糖,后者对牙齿的伤害更大。吃完甜食后好漱口,不能马上刷牙,因为此时牙釉质较软,立即刷牙反而会损伤牙齿。
保护牙齿的生活习惯。不要让孩子养成咬嘴唇、吐舌头、吮手指的习惯,这些都会影响牙齿和颌骨的正常发育。如果3岁后还在吃手,建议医生。
儿童牙科项目的费用根据治疗内容有所不同。基础的涂氟、窝沟封闭属于预防项目,价格相对亲民;如果是根管治疗、牙齿矫正等复杂项目,费用会相应增加。现在很多口腔机构都会定期举办儿童齿科,家长可以关注这方面的信息。
孩子的牙齿健康是成长的基石,希望每位家长都能重视起来,让孩子从小拥有一口好牙,绽放自信笑容。如果您对儿童牙科还有具体问题,欢迎进一步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