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大望路劲松口腔的诊室里,总能看到一位戴着眼镜、专注操作的医生——他就是从业23年的刘永强。作为北京地区较早开展CAD/CAM数字化修复的之一,刘医生用二十余年的临床积累,为数以万计的患者实现了自然美观的牙齿修复。
2000年开始从事口腔工作的刘永强医生,亲历了牙科修复技术的迭代升级。早期他熟练掌握了金瓷冠、铸瓷等传统修复技术,2010年后开始引入瑞典Procera氧化锆全瓷系统。"传统手工取模像在黑暗中摸索,而数字化扫描就像打开了无影灯"刘医生这样形容技术变革带来的改变。现在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三维数据后,48小时就能完成从设计到制作的全程数字化修复。
在刘医生的诊室里,经常能看到这三类需求的患者:
牙齿贴片修复:针对前牙轻度缺损或变色,采用0.3-0.5mm超薄瓷贴面,像"隐形眼镜"般贴合原生牙体,当天就能完成8-10颗牙的美学重建。
全冠修复:对于缺损的磨牙,采用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全冠,兼具高达400MPa的抗弯强度和近似牙釉质的透光性,咬合舒适度比金属烤瓷提升明显。
嵌体修复:针对中等程度龋坏的后牙,采用数字化设计的嵌体修复,边缘密合度可达20微米以内,有效防止继发龋齿的发生。
曾有位教师患者因四环素牙求诊,刘医生团队采用分层染色氧化锆技术,在基底冠上叠加6种颜色釉料,终做出的前牙在冷暖光线下都呈现自然牙的层次感。"好的修复体不该被看出是假牙"这是刘医生常挂在嘴边的话。
考虑到北京地区患者的工作节奏,刘医生特别优化了就诊流程:初诊进行口扫和比色,复诊时试戴3D打印的临时修复体确认形态,终戴牙时采用渐进式粘接法,确保患者能逐步适应新牙齿的咬合感觉。
作为医师,刘永强医生持有统一颁发的120110108385934执业编号,先后赴瑞典哥德堡大学、北京大学口腔进修数字化修复技术。在临床工作中,他特别注重咬合关系的重建,每个修复体都会用8-12μm厚度的咬合纸反复调试,直到患者自然闭口时各牙位均匀接触。
对于有种植修复需求的患者,刘医生会建议行3-6个月的牙周治疗,"就像盖楼要打好地基,修复前必须确保牙周组织健康"。这种严谨态度,让他在业内获得了良好口碑。
针对常见疑问,刘医生给出几点建议:全瓷冠并非越贵越好,前牙区推荐透光性好的二硅酸锂材质,后磨牙则更适合高强度的氧化锆;饮食上修复后避免啃食坚果类硬物;维护方面建议使用齿间刷配合冲牙器清洁。定期复查时,会用的菌斑显示剂帮助患者检查清洁死角。
在北京劲松口腔大望路院区,刘永强医生每周一周六接诊,采用预约制每位患者有充足的就诊时间。对于复杂的全口重建病例,会组织包括牙周、正畸在内的多学科会诊,制定阶段性治疗计划。这种规范严谨的诊疗流程,正是二十年临床经验的好诠释。